第153章 蜀中对(1/ 2)
刘备并没有在刘焉死后、绵竹投降的第一时间,就原形毕露疯狂庆祝。
而是勤勤恳恳一心以朝廷政务为先,花了三四天时间料理完各方关系善后,才能接着奏乐接着舞。
毕竟,这一世彻底平定蜀地的过程,比另一个时空要顺利得多,刘备心中也就没郁积那么多不爽,没有那么急需发泄。
原本的历史上,刘备花了三年搞定刘璋,光雒城就打了一年,创业过程中还先后死了张松、庞统,当然会憋着一股劲儿,想要进了城就分赃告慰。如今没死什么名将谋士,时间也缩短了一年,还有先帝圣旨为后续的安抚百姓工作背书,心态要好很多。
这三天里,第一天刘备就先祭祀了那些被刘焉杀害的内奸,开了个小会定调子,把他们定为“忠于朝廷的义士”,好好给点死后哀荣,也算是把他们还再世的同学、远亲、学生的人心全部收拢团结回来,把一切的仇恨值都巧妙退到已死的刘焉身上。
甚至,为了表现刘备阵营的大度优恤,李素建议,把那些因为杜微、杜琼兄弟被杀而失学的年轻学子,转到江州蔡邕新设的私学,继续学业。
当然了,不可能是蔡邕亲自授课,至少也是蔡邕的学生转授,免得这些年轻学子的学界辈分跟李素平起平坐——李素自己都只是蔡邕的弟子,要是新来的阿猫阿狗都能成为李素的师弟,那不乱了套了?
说来也巧,自从蔡邕打出讨董的旗号、由关羽实际出兵进入荆州取得宜都郡这个落脚点后,刘备阵营招揽贤才文士的渠道也进一步拓宽了。毕竟随着北方的讨董和河南尹地区被董卓逐步破坏,流落到荆州的士人也在越来越多。
在荆州有个前哨基地招人,效率可就高多了。
蔡邕随便写几封信,请原本的学生到荆州做事,几乎一呼百应。
吴郡顾雍,前年刚当了合肥县令,接到恩师书信之后? 觉得到荆州做官还是可以接受的? 就答应了邀请。
前些年,李素在陈留跟蔡邕初论“殿兴有福”学术论题时? 顾雍也正好送恩师回乡。当时李素邀请他为刘备效力? 顾雍以“父母在不远游”婉拒了,主要是考虑到幽州太远。
两年多来? 随着李素成了灵帝末年最炙手可热的天道哲学家,顾雍心里多多少少也有点后悔的。
现在发现给刘备效力不用去苦寒的幽州? 只要去隔壁荆州? 水土气候跟扬州差异也不大,何乐而不为呢。反正他做合肥县长也不是在老家吴郡,离家八百里跟离家一千五百里也没什么差。
由于顾雍是灵帝驾崩前得到的正规县令职务,刘备征辟他档次也不能低? 就给他当了益州劝学从事? 先负责帮蔡邕督导一切学政工作,过几年另有重用。
任氏、杨氏旁支和杜琼那些学生,就暂时都统统成了顾雍的学生,李素的师侄,被成功团结了过来。
除了顾雍之外? 蔡邕还有一个原本在雒阳时跟他学了几个月的、颇受他赏识的年轻人,名叫王粲。那王粲的籍贯也是兖州山阳郡人? 跟刘表是同乡,所以北方乱了之后他本能就跑到荆州来避祸。
但因为这一世的蔡邕没有去长安而是到了巴郡、又在荆州找到了落脚点? 王粲也就一事不烦二主,懒得投刘表了? 直接到蔡邕这儿继续学业。
王粲因为本来就还年少没有出仕? 刘备也就不用给他官职。何况王粲这人李素也不看好? 知道他只是建安七子、文章辞赋不错,要说治国之才是没什么实学的。让他跟顾雍一起一边学习、一边教教师侄们诗赋文章好了。
……
吊唁完内应、安排完他们的学生之后,刘备干的第二件事情,就是处斩董扶满门。
董扶是最早为刘焉制造“益州有天子气”谶纬逆言的罪魁祸首,杀他全家是没有任何人会阻挡的,所以也不用借刘焉的手,刘备可以大大方方自己来。
董扶族人被杀光之后,第三件事就是顺势清查成都平原三郡的隐田隐户。
好家伙,还真别说,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。
光杨氏被杀的那些族人,在郫县就隐匿了两万多壮丁、总计七万多人口,使之往年能免于向朝廷纳税、服徭役。
任氏和杜琼、谯家加起来,隐匿了三万多壮丁。最强的董氏隐匿了五六万。
以郫县为例,杨氏及其旁支、党羽在根据地郫县被查获的隐田,就达到了两百万汉亩,占郫县总耕地六七百万汉亩的一小半。
加上杨氏在账面上公开的持有近两百万汉亩,他们原先实际占有一个县三分之二的土地,隐匿一半公开一半,还有三分之一才是其他地主和自耕农的。
把排名在陈实之前的蜀儒四宗士人扫荡一圈,直接多出来相当于几个县的纳税和徭役。
刘备也非常满意,直接借着益州之战彻底结束,给下属都加封、分给田产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