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章 山区小学(一)(1/ 2)
王元初老人是在80年的春学期恢复工作的。
区教委考虑到他已51岁,再干几年就退休了,原本打算把他安排在本村的晏冲小学。
这所小学堂也是他当年初创的,离家就又近,很是适合在那养老。
可王元初坚决要求去条件最艰苦、最缺师资的山区小学。
希望能在最后十来年的教师生涯中,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,以此来报答党和政府的再造之恩。
正好辖区内有一所叫红石湾的小学缺国家教师,王老先生的主动请缨,也算解了教委领导的燃眉之急。
还给他官升一级,增加了一级工资,兼任红石湾小学的校长。
王世川送老父亲前去赴任,父子二人一早出发,翻过十几座山头,又坐了十几里路的渡船,才在黄昏时分来到了这处群山深处的乡村小学。
一栋四五间土坯草顶的茅庐,便是这个学堂的全部建筑了。
泛白的泥石操场,有几个女娃学生在跳方块,见到他们两个山外来客,都好奇的围上前来。
操场边的古槐树下,悬挂着一块废旧的铁犁铧,应该就是这个学堂上课下课的信号铃了。
雾霭蒙蒙的夕阳下,一缕炊烟袅袅升起,还能隐约闻到饭菜的香味。
这所小学堂的老师们,正在为新来驾到的王校长准备着接风宴呢。
“爸,这个山旮旯太偏了!在晏冲老家教书多好!”
王世川挑了一担子老父亲的行李,看着山腰上的红石湾小学,不无惋惜的笑道。
“比我想象中好多了!你等着瞧吧,两年后我就能让他大变样!”
王元初双手杵着竹杖遥看前方,满眼满脸的憧憬和深情,就像是见到了久违的初恋一般。
“这哪像学堂啊!我们生产队的牛棚都比它强!哎!爸,你真会选地方!哈哈哈!”
这个山区小学真是太小太破了,和山外岗上那些围子里的乡村小学没法相比,连王世川这样的农民都看不上眼了。
“山色空濛,夕阳如烟!这地方好好拾掇拾掇,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!”
王元初环视四野,高声的慨叹道,一边迫不及待的加快了脚步。
同样的山色和草庐,他与半文盲的儿子,所见的感悟自然天壤之别。
“你回晏冲也不方便!下个月我把娘送过来,给你做个伴!油盐酱醋啥的,我从山外给你买!”
王世川贩运木材,每天都来往穿梭于大别山的内山和外山之间。
但如此偏僻的山旮旯,他还是第一次进来过,也不禁为老父亲的日常生活担忧了起来。
“你们不要担心!你老子我这辈子啥苦没吃过啊!在这红石湾小学我肯定能多活几年!呵呵,世川!你下次过来给我带一套木匠工具,我有用处!”
重新恢复教书先生的公职,令王元初充满了斗志和激情。
人人嫌弃的生产队猪倌,成了受人尊敬的一校之长。
人生机遇的如此变化,生活上再大的困难,在刚刚翻身解放的王老先生看来,也不算个事了。
父子俩谈笑之间,已有教工热情前来,接下王世川肩上的挑子,迎接他们的王校长了。
第二天是星期天,王元初组织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,也是教师生涯中断二十年后第一次履行公职,令他百感交集。
他发现红石湾小学的处境和困难,远比先前想象中大得多。
全校连他在内就四位员工,其他三人都是民办教师。
小车老师是个女娃,红石湾大队书记的闺女,两年前刚刚高中毕业。
吴老师和张老师,都是有着十多年教龄的老同志了。
先前主持学校工作的吴老师,向王元初简单汇报了学校的一些情况。
全校目前总共有四十多个学生,五个年级,但这些年来基本上没有向区里的初中输送过几个生源。
绝大多数的娃们念书就是小放牛,隔三差五过来一趟混混日子,还没到小学毕业就全都辍学了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